“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一生去治愈”。
就现实来看,大部分已经成人的“孩子”,都在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没人逼你,好自为之”“你自己做决定,我们只是给建议”“以后后悔了别怪我”……
这套家长的经典话术给我们留下的,则是深深的童年阴影。
前几年,一条名为“儿子中考考砸,母亲撕下满墙奖状”的视频曾让3.2亿人次围观群众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窒息。
而另一条曾让246万人点赞的视频,则获得了更多人的共鸣。
满满一桌菜,妈妈只吃虾头,女儿想给妈妈夹一块儿虾肉,却被严厉回绝:“好的都留给你就行了,我就吃点剩的就行……这都是为了你,要平常我自己在家能吃这么好吗?”
短短1分钟的“亏欠式教育”,用诉苦、卖惨的方式来收获孩子的愧疚和感恩,让人感受到的只有窒息。
而以上,只是中国式家庭教育普遍但非极端的冰山一角。
近几年,相信所有看过新闻的人都会被中国青少年教育所面临的严峻现实所震撼:越来越“轻易”犯重罪的青少年,越来越普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50%为在校学生,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
而《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则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高中生抑郁检出率超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超30%,而小学生抑郁检出率超1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追根溯源,父母,永远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
现实是怎样的呢?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家长数量已近5亿,在此基础上,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其中多数父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
每年的5月14日是“国际家庭日”,如果你正在或是准备要为人父母,我们以最大的诚意为你推荐一本新书——《我为孩子打突围战》。
点击书封,即可下单
不敢放手的父母
“如果我再这样焦虑下去,会毁了孩子,但我还是不肯放手”
作者引导在沟通中,H表示是高考失利使她的工作和生活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因此特别希望孩子的路能比自己走得更好。
针对这点,陈瑜老师提出两个关键问题:
1.你眼中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2.你说希望孩子比自己过得“更好”,“更好”是指什么?
H表示,她希望工作可以更轻松,财务更自由,也希望孩子能走出父母的小圈子,去更远的地方。而这其实是H在弥补自己的缺憾,却强加在了孩子身上。
“他是另外一个人,他的任务不是满足你对人生的期望。”陈瑜老师说。
陈瑜老师给H提出一个假设:
孩子未来的志向就是做一名外卖员,即便社会地位不高,钱赚得也不多,但他会非常的快乐。你也说过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就好,那这样的人生选择,你能够接受吗?
这个假设使H意识到,无论未来如何,孩子的选择并不会完全符合她的设想,她也无法为孩子所有的选择做主。这些对孩子的控制背后都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想要活得体面,活给别人看。
H的不安全感、比较心和虚荣心,都用“为你好”的形式表现出来,当孩子到了一定年岁便会开始激烈对抗、拼命挣脱,因为它挤压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孩子会在家长的控制下逐渐丧失内驱力,严重者会走向焦虑和抑郁,甚至休学。
陈瑜老师的警示终于使H醒悟,她下定决心调整自己,学习信任孩子。
业内顶级培训师帮助女儿中考提分20+
和孩子站在同一边面对问题,提升成绩并没有那么难
天妈的女儿读高一。在中考最后的备考阶段,她的女儿稳步提了 20 多分,成功考入市重点高中。在初三最后一年,天妈选择与女儿并肩作战,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发掘女儿的潜力。
回顾自己的奋战之路,女儿发现自己对未来的挑战充满信心,因为她知道,无论她面对什么样的考验,妈妈都会在身旁支撑她打赢这场突围战。
作者点评
陈瑜老师用“到位”一词来概括天妈的育儿心得。用天妈的话说,她觉得这一路最重要的事,是不要把努力的责任推给孩子,而是要跟孩子站在一起面对问题,做她最亲密的战友。
让我们来看看顶级培训师的提分方法。
首先,天妈在孩子的学习基础上设置一个保底成绩,在认可并稳住保底成绩的前提下,再谈下一步的提分。
其次,天妈会观察孩子的长板和短板。女儿的语文不好,就针对语文提升设置阶段性的提升小目标:“你已经非常好了,但我们还可以再往上走10分。”
在每一个“10分”的进步中,天妈亲自给女儿补习语文,帮助女儿准备作文。女儿擅长下五子棋,天妈就用找棋眼的方式陪女儿练习阅读理解找题眼,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攻克难题。
第三,家长的状态很重要,不是逼迫孩子“你怎么才考这么点分”,而是“你已经非常好了,但这里还可以提三分,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把这三分提上去”。
另外,天妈和女儿达成了共识:如果发生冲突,先冷静回避,但绝不让矛盾过夜。天妈会在睡前主动找女儿沟通,互相承认自己的不足。
在全家共同的努力下,孩子的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女儿正处于最叛逆的青春期,和父母的关系竟然更亲密了。
让孩子成为ta们自己
“我孩子由衷地说,ta们度过了很快乐的童年”
卉贤的女儿高一在读,成绩十分优异,和妈妈的关系也非常难得。女儿非常尊敬妈妈,在她眼中,妈妈很有人格魅力;在妈妈的影响下,她也更加喜欢自己。
卉贤从没有陪孩子写过作业,而是花了很多心思观察孩子,为她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让孩子在适合自己的空间得到成长。
作者点评
为什么卉贤的女儿在学校里变得越来越自信?
原因就在于卉贤想让孩子成为ta们自己,而不是成为家长期望中的人。
秉持着这一教育哲学,卉贤从不以成绩与排名为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优异,而是让孩子学会在乎自己的成绩,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通过观察孩子,卉贤知道女儿在画画上的天赋,也知道女儿跟自己一样不喜欢数学。
女儿数学只考了40分,来问卉贤的想法。而卉贤的回应是:“你考零分我也没啥想法。我想知道你的想法是什么?”
女儿主动袒露自己因为分数太丢人而感到难过,卉贤便继续问:“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女儿主动要求卉贤给自己找一位补习老师。
卉贤认为,要让孩子觉得成绩是自己应该在乎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往往更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陈瑜老师特别强调,孩子不应该被打造成考高分的“机器”,ta们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被支持。
英雄之旅,以爱突围
这一辈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总是面临着重重挑战,家长们难免感到迷茫和焦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我为孩子打突围战》的诞生,让家长们的声音终于被听见。
除了处理家长的焦虑、提供科学的方法论,书中更深入探讨了养育过程中家长面临的不同课题: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再来谈教育;父母通过养育孩子,也是重新养育自己的过程……
书中的15位家长有着不同的成长、学习、就业经历,在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问题上有着各自的挑战和困扰。
有的家长在探索中遭遇挫折,而有的则在不断尝试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些反思与智慧,都是可被广大家长群体借鉴的宝藏。
教育孩子,其实是一个双向培育的过程。
为人父母使我们获得了重塑生命的机会,也得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自我革新,治愈亲子关系中的迷茫与焦虑。
当我们用更松弛的态度去面对“养育”这道难题,孩子们也将在更宽松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读完这本书,家长们或许能从案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也会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知,会更懂得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只有让家长被理解,才能让孩子被看见。
中国父母的烦恼,反思和智慧之书20万字访谈实录迎战纷繁复杂的养育难题与孩子共同成长
点击书封,即可下单